2023年5月14日下午,《遗体捐献在医学教育中的意义》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在大蜀山文化陵园圆满举办。
活动中,付杰老师在安徽省遗体(器官、组织)捐献者纪念碑林前指着上面的一个个名字,为同学们深情并茂地讲述了位列于纪念碑上的先辈们遗体捐献的故事,如安徽医学院首任院长、国内外著名眼科专家——张锡祺教授;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付杰老师的父亲——付光文;安徽省阜阳市老党员——程裕康等令人敬佩的先辈们。付杰老师在谈到其父亲付光文时,描述到他的父亲非常支持他的工作,去世后,身为党员自愿捐献角膜,让两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谈及程裕康的事迹,付杰老师哽咽地转述程老的话:“我的想法很简单,虽然我这辈子平平凡凡,但我想在去世的时候做一件让子女们骄傲、对社会有益的事儿,那就是把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同学们深受感触。
付杰老师还讲解了该课程设立的意义及对医学教育的深远影响,拓展了遗体捐献在科研方面所起的作用等相关内容。最后同学们以三鞠躬的方式表达对这些遗体捐赠者的敬意,结束了本次活动。活动过后,大家立即建立微信群,纷纷表示认真学习,尊重和珍爱大体老师,积极投入到遗体器官组织捐献的系列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中。
通过此次活动,各年级各学院的同学们在实践中体会遗体捐献的意义;在致敬遗体捐献者的过程中,感受他们“精神与日月同辉,爱心与天地永存”;同时学习并弘扬“安徽红十字遗体(器官、组织)”捐献志愿者服务队的“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据悉,老师及同学们将会深入开展有关遗体捐献的活动,为遗体捐献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
(供稿 许申雯 2022级卫生检验与检疫,姚欣雅 2022级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张蕾 2022级临床医学)